现在的全球首富是谁?美国微软公司的总裁比尔·盖茨,1997年拥有的个人资产510亿美元,他在短短20多年的时间里创造的财富比传统的汽车大王、石油大王、钢铁大王和金融寡头在200年时间里创造的家族财富还多,目前这类家族财富一般在200亿美元左右。
比尔·盖茨何许人也?比尔·盖茨1955年10月28日出生于西雅图的一个普通家庭里,他的父亲是律师,母亲是教师。比尔·盖茨出生后不久,他的父亲开办了一个律师事务所,母亲辞去了学校的工作,全心全意操持家务。比尔·盖茨在中学时就迷上了计算机,并在小伙伴中以精通计算机小有名气,但他在1973年夏天考大学时,并没有选择计算机专业,而是选择著名的哈佛大学学法律,父母很高兴,以为他可以子承父业,意味着家族荣耀。但比尔·盖茨在哈佛大学更用心学习的是数学、物理和计算机知识,并运用学校的计算机开发出一种软件,赚了不少钱,为此受到了学校的严厉批评,并警告不得再犯,因为学校认为比尔·盖茨违背了供公共教育的教学设施不得用作牟利的大学精神。1975年5月,比尔·盖茨产生了退学的想法,他希望能和好友艾伦一起创办一个软件公司,由于父母的极力反对,比尔·盖茨没能马上退学。但是,他还是离开了西雅图到了亚帕克基。1975年7月,他与艾伦合作创建公司,他们为公司想了许多名字,最后他们还是用了他们与密特斯公司签约准备合同文本时,无意识写下的这样一句话:“保罗·艾伦和比尔·盖茨为做微型软件(MicroSoft)而工作”,Microsoft即“微电脑软件”(Microcomputer Software)之意。虽然,盖茨并不认为构思一个名字是一项成就,但是他对这个由他亲自替公司起的名称颇为自鸣得意。微软公司成立时,比尔·盖茨正好20岁
比尔·盖茨为什么能够在二十多年里创造出如此多的财富?这主要是因为他的产品的知识含量高。我们知道,微软公司的产品,无论是过去的“DOS系统”,还是后来的“视窗95”、“Office97”、“视窗98”,就是一张软盘或光盘。实际上,光盘是用聚碳酸酯做成,一张光盘的物质成本只有3元人民币,可是一张正版光盘卖多少钱?8000元人民币。是什么值钱?知识!微软公司是家固定资产规模较小、原材料库存较少的公司,年销售收入仅l00多亿美元,但其资产价值高达2080亿美元。
苹果公司由于首创个人计算机,在公司从1976年推出PC机样机到1981年独霸全球个人计算机市场,5年间公司内部涌现了300个百万富翁。1976年,美国斯坦福大学三年级和四年级的学生史蒂夫·乔布斯和斯蒂芬·沃兹奈克突发奇想:既然计算机能够用在科学研究上,能够用在商业上,能够用在企业的工资管理和人事管理上,能否用于个人使用呢?说干就干,他们利用一台微型处理机,接上电视和键盘,开始制作个人计算机,在乔布斯父母的汽车房里开始创业历程。结果真的做出了第一台PC机,即后来闻名于世的“苹果一号”,他们在家用电子计算机俱乐部展出了这台样机,获得50台产品的订货。从此,订货单不断涌来,随之而来的最紧迫的问题是如何获得大量生产资金。他们不断找银行家贷款,但几乎得到同一个回答:没门!终于有一位银行家听了他们的介绍后,认为他们的产品可能是个好东西,于是对他们说:我可以给你们10万美元,但是这不是普通的贷款,而是与你们来一次赌博,赌什么?如果你们做的产品不能成功,我分文不要你们还,但若你们的产品成功了,赚钱了,我要分你们一部分利润。两个年轻人一听简直高兴得要跳起来。这是求之不得的好事,于是马上答应下来。后来,这位银行家反倒有点担心了,一方面他又拉了几位银行家朋友下水,总共贷给两个年轻人60万美元,另一方面,组织了一班人马,专门帮助这两个年轻人制订发展前景计划,制订产品宣传方案,选择在什么时候、什么地点、以什么样的方式,甚至邀请什么人参加都作了周密策划,结果苹果机一炮打响。订单雪片般飞来,苹果公司吸收了许多20-30岁的年轻人参加创业,他们经常每周工作6天,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。结果,从1976年推出第一台样机,到1981年苹果公司内部出了300个百万富翁,同时,1976年贷款给苹果公司的银行家,每贷款1美元,5年后共获得243美元的回报,发了一笔大财。这也给银行家作了很好的示范,从此开始美国逐步有800家风险投资公司或风险投资银行,他们就专门做与科技人员打赌的事情,这在很大程度上支持了美国高科技企业的创业,从而造成了目前全球100个新产品中,美国独占76个的绝对垄断地位。
Netscape是当代美国明星企业,十多名员工,并无任何传统意义的固定资产和生产基础,但其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市值猛升到20亿美元。Cisco公司创业12年,1996年进入了全球最大企业排名的第53位,其市值超过工业时代的杰出代表,航空巨头波音公司。
知识经济的奇迹,站在传统产业经济的立场也许无法理解。成功的企业,迅速致富的科技企业家,为全球的企业家作了示范:知识经济时代会有更多的发展机会和迅速致富的可能。
(摘自《知识经济究竟是什么》,李廉水 著,江苏人民出版社 1998年10月 出版。)